P1280608.JPG

 

 

 

 

 

台灣的小吃真是世界有名,在國外念書的時候,有大陸的朋友特別跟我說:將來有一天一定要去台灣吃小吃。想不到他們對台灣的印象不是阿里山日月潭臺北101大樓或是故宮博物院而是台灣小吃。其實台灣的小吃真的是非常的吸引人,以前在國外唸書的時候往往最懷念的就是台灣的小吃。例如說冬天寒冷的晚上想起熱騰騰的鹽酥雞炸雞排,或是香噴熱燙的紅燒牛肉麵,在氣溫零下十幾度的夜晚來上一碗簡直快樂得無法想象。但是想得到可是吃不到的感覺真是折磨人。有些時候餐廳裏的大菜不見得勝過一些路邊攤的滋味,反而是那些小吃的滋味才會令人魂縈夢牽。例如說是士林夜市裏面賣的大餅包小餅(其實我比較喜歡大餅,小餅炸得有點太油膩) ,或是現炸天婦羅、花枝羹…. 等等。果然台灣人的胃還是需要台灣道地的味道才能滿足。

 

這家改名為兩喜號魷魚羹位於台北市龍山寺附近,是我們最喜歡的魷魚羹店,一年總會去光顧幾次。我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光顧這家店,那個時候攤位在龍山寺對面的夜市裏(現在改成公園) ,他原來的名字叫做雙喜號,招牌就是畫的一隻大魷魚,旁邊上用紅色的字體寫著雙喜號。那個時候一碗魷魚羹是五塊錢,後來漲價變成一碗十塊錢、十五塊錢、二十塊錢、二十五塊錢,然後就因為改建公園所以搬遷到現在的西園路地址。我還記得當時年紀小,總覺得老闆好小氣,明明快要滿溢出大鍋子來的魷魚羹卻只用好淺好淺的碗盛了一點點的魷魚片還有好吃的魚羹。他的魷魚羹特色就是魷魚切得大片,泡的軟硬適中,而且魷魚片和魚羹是分開來的。在端給客人之前還會加上非常少量的深顏色的祕方調味料和一點香菜,非常美味。可是現在的這家店雖然變得大碗很多但是味道稍微跟當年有點不同,我覺得原因好像是沒有添加那個深顏色的祕方調味料,而且魚羹丸子味道也和當年不一樣。

 

聽媽媽說阿嬤說過最早的時候(好像是日據時代)這個賣魷魚羹的老板是挑著擔子的小販,固定在艋舺消防隊門口賣,後來才慢慢攢了錢有了夜市的攤位,現在不知傳承到第幾代了,店面也有了,店裏也加賣起其他的食物,招呼的人手少說也十幾個。樓上樓下的位子很多可是每次去都高朋滿座,客人大都是年輕人及全家福,可見好滋味呷好到相報!


但是也有可能是因為年紀漸長吃過的東西種類也多了所以不如記憶中那麼好滋味。現在我每次去這家店地點的是魷魚羹米粉加上大碗魷魚羹一碗,加炸牛蒡天婦羅一盤。三樣加起來花不到兩百元卻吃得飽飽飽。現在爸爸也非常喜歡光顧這家店呢!爸喜歡的是傳統的炒米粉加上大碗魷魚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itapocket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